销售热线:0563-2122168 2831928(传真)

文房四宝中“墨”的发展及分类

     作为书写材料的墨,我国古代向有“刑夷制墨”的传说。据说刑夷是西周宣王时人,关于他在当时所制的墨,有人认为,“墨”字的写法从“黑”从“土”,原是因为“煤烟所成,土之类也”。明朝罗欣在《物原》中还进一步推定,当时刑夷所制的墨,是把松木烧成烟灰后制成的“松烟墨”。从西周初期已经有了竹、木简书的史实推测,“刑夷始制墨”的传说应该是有所本依的。其实,从考古发掘来看,先祖们对于墨的使用,不仅在西周初期已很普遍,甚至还可远溯到原始社会的末期。在西安半坡出土的众多陶器彩绘中,就已经有了红、白、灰、墨等色彩绘制的精美花纹了,可见其时对墨已经有所使用。

      在我国历史上,墨的名称如仲将墨、古隃糜、干秋光、紫玉光、青麟髓、南海松煤、五百斤油、集锦墨等,可谓繁多,且制墨名家如韦仲将、李超、李廷珪、柴珣、苏懈、陈朗、潘谷、程君房、方于鲁、汪中山、汪近圣、曹素功、胡开文等,代有所出。还在唐朝时期,有奚超、奚廷珪父子精研制墨技法,首创制墨法中“捣松和(掺和)胶”的技术。到了南唐,奚氏家族开始定居安徽,被赐姓为李,因此原先奚氏所造之墨,便有了“李墨”的美名。当时由于“李墨”技术先进,制造特精,故而使用起来便有着“丰肌膩理”、“光泽如漆”的特殊效果。明朝时期,制墨业多集中在皖南歙县和休宁一带,歙县的制墨业以程君房、方于鲁为代表,休宁的制墨业则推汪中山、邵正己为首。其中程君房开创“漆烟”制墨法,方于鲁研制“九玄三极墨”,汪中山始创“集锦墨”,可谓各有建树。到了清朝,安徽制墨业被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胡开文“四大家”所垄断,影响所及,直至今日。其中尤其以曹素功、胡开文的影响为大。

     在使用上,自古到今,从仲将墨、古隃糜、紫玉光,到南海松煤、五百斤油、集锦墨等,纵使名目繁多,可却依旧不出松烟墨和油烟墨两个大类。

     先讲松烟墨。松烟墨原为唐朝奚超、奚廷珪父子所发明,其法用燃烧松木取烟,经过漂、筛后除掉杂质,再配进上等皮胶和麝香、冰片等制成,所以叫做“松烟”。

     再讲油烟墨。所谓“油烟”,是指油类在空气不足情况下燃烧所产生的一种纯粹而没有一定形状的黑色碳类物质。在制墨时,制墨家们往往采用桐油、麻油、脂油等燃烧时产生的烟碳,再加进麝香、冰片等药料和胶一起捣制成墨,故而叫做“油烟”。

      关于松烟墨和油烟墨的使用特色,大致说来,松烟墨看上去墨色深重但是缺乏光泽;油烟墨看上去光彩奕突,但却墨色不够深重。为了发挥两者特长,避免各自的缺点,于是后人又有用松烟配加油烟制墨的。

      古人说:“写字容易磨墨难”,为了使用上的方便,晚近时期出现了磨墨机,后来又进一步发明了墨汁。眼下比较有质量保证的写字用墨汁,主要有一得阁、曹素功等品牌。一得阁墨汁浓重,使用时可配加适量的清水,不过有时候曹素功墨汁浓得化不开,也可适当地掺点水,这样就有利于笔在纸上的运行。总之,墨汁酌加水的原则是不粘腻,不渗化。要是加水后写在纸上渗化开来,那就又是水加得太多,走向反面了。另外,还要注意的是,加水的要领是,书写时把墨汁倾倒在砚台或者碟子里,然后再在砚台或碟子里稍加水份,略作稀释,干万不可把水直接注进瓶子,因为这样会使瓶里的墨汁离析发臭。当然,另外也还要注意,别把用剩下来的墨汁倒回到瓶子里去。

      由于科技的进步,现在的墨汁做得越来越好了,学习书法者完全没有必要担心成品墨汁的质量会赶不上亲手研磨出来的墨汁。再如上海墨厂出品的徽歙曹素功墨汁,由于制造时采用桐油烟、牛皮胶、麝香做成,使用时一股墨汁的清香,氤氲满屋,使人确确实实感到墨香的袭人。再者,采用曹素功墨汁书写,还有着墨色乌亮、层次丰富的特色,即使用于创作,也应该说是全然担当得起的

创建时间:2020-04-30 16:13
收藏
首页    新闻资讯    文房四宝中“墨”的发展及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