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热线:0563-2122168 2831928(传真)

“江南诗山”在中国诗歌史上的作用与地位 -宣城市文房四宝协会

中国传统文化与“江南诗山” 研讨会论文:

      “江南诗山”在中国诗歌史上的作用与地位

                邢少山

      “江南诗山”, 指的是宣城敬亭山。“宣城处大江之左”,敬亭山位于宣州城城北5公里的水阳江畔。敬亭山原名昭亭山,晋初为避晋文帝司马昭名讳,改称敬亭山,属黄山支脉,东西绵亘百余里,大小山峰60座,拥有一峰、净峰、翠云峰三大主峰,最高峰翠云峰海拔324.1米。南齐诗人谢朓在宣城任太守时游敬亭山,便写下 “兹山亘百里,合杳与云齐,隐沦既已托,灵异居然栖”的诗句。唐代李白踏着谢朓的足迹,先后7次登临此地,且留有“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千古绝唱。随着谢李诗篇的传颂,敬亭山声名雀起。此后,白居易、杜牧、韩愈、刘禹锡、梅尧臣、汤显祖、施闰章、梅清、梅庚等慕名登临,吟诗作赋,绘画写记,历代吟颂敬亭山的诗、文、画达千数。特别在清代,敬亭山成了“吟无虚日” 的“江南诗山”,饮誉海内。
     那么,总结敬亭山诗歌发展的历史,这座“江南诗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与地位如何呢?笔者认为:
      一、“江南诗山”开创了中国山水诗的先河。
      所谓山水诗,是指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中国古代山水诗的发展,《诗经》中已有了对山岳河水的描写,然而《诗经》中写到的山水,并不是作为描写对象,而作为起兴与咏叹,同时乏整体性。楚辞也有山水的描写,但其描写山水的目的,也还不是表现山水景物本身的美,而是利用自然山水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某些情感。山水诗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宋诗人谢灵运才实现对山水本身的真正描绘。他描绘的是所见的奇山秀水,抒发了游山玩水的乐趣和从中悟得的哲理,这才是真正的山水诗。他实现了刻意描摹的基础上,开始在景物描写中注入诗人自己的情感和意趣,开创中国山水诗的先河。
     早在南北朝时期,即南齐建武二年(公元495年),谢朓就任宣城太守。谢朓到任以后,自欲抒襟怀而展抱负,他于郡衙之北陵阳峰巅筑室,自名“高斋”,理事起居于此。 “视事高斋,吟啸自若,而郡亦治”,颇具大家风范。其诗文四分之一成于高斋。他的诗清新明畅,尽扫浮华,为《谢宣城集》之精粹,有“继汉开唐之功”、“二百年来无此作也”之说。尤其是谢朓对敬亭山的推崇,他在《游敬亭山》一诗中说:“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隐沦既已托,灵异居然棲。” “宣城谢脁一首诗,遂使声名齐五岳。”(刘禹锡在《九华山歌》)所以说,对于敬亭山,玄晖(谢朓)发其藻。他的谢朓许多描摹山水诗句,例如“宣城谢脁一首诗,遂使声名齐五岳。”如《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推动中国诗歌的发展历史,并逐步把这种传统推向一个新的高峰。是谢朓的到来,一下子把宣城领进了中国诗歌的殿堂,让宣城名扬天下,让后人刮目相看。谢朓不失为一个写景高手,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传诵的名句。“日华川上动,风光草际浮” (《和徐都曹出新亭渚》),再现了日光在粼粼水波上晃动,风光在绿色的草间浮现;“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 (《游东田》),描绘出鱼儿游动戏耍,触动了荷梗,新开的荷花轻轻摇摆,林中花枝上的鸟儿飞散了,枝条上的余花纷纷散落。情景都是很动人的。他的“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不仅用写意笔法画出了云、天、船、树,而且“辨”、“识”两字从对面映照出诗人凝神眺望的神情,因而前人称赞他写的景是“活景”。而在谢朓众多的为人传诵的名句中,最为脍炙人口的却要算“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二句。李白在《金陵城西楼月下吟》诗中就赞叹道:“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浄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足见其感人之深。
      二、“江南诗山” 树起中国的诗歌史上的另一个高峰。
      中国的诗歌史上的一个高峰,当然是在唐朝,作为一代的文学,唐诗不仅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高峰,也是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亮点。而在敬亭山这座“江南诗山”,作为是谢朓的粉丝、“一生低首谢宣城”的李白却七次来到敬亭山,他在敬亭山上留下了千古绝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千古绝唱。此外,这个“酒中仙”自称的李白,与酿酒师纪叟还有交往。每次饮所酿“老春” ,纪叟都“能礼李白饮酒,了无吝啬。”(《宣城县志》),在纪叟死后李白哀作《哭宣城善酿纪叟》 “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意。诗仙李白如此尊重友情,也非常热爱宣城,他宣城在留下了“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许许多多名诗句。据统计在宣城留下83首诗作,而他一生只有900多首诗作,宣城的诗作,就占他诗作的十分之一,李白在宣城创造了自己的一个高峰。而跟着李白来的,唐代来了一个方阵,白居易、韩愈、杜牧、刘禹锡、王维、孟浩然等人都到过的敬亭山,且留下诗作。据统计,唐代有47人来敬亭山,留下259首诗作,这在中国诗歌史上是一个奇观。
     如果说,唐诗就像中国诗坛的长江之水,浩浩荡荡,广阔的流域面积灌溉着中华民族的沃土。那么到宣城来为官、旅居或追踪者、起步者,还有白居易、韩愈、杜牧、刘禹锡、王维、孟浩然等人的作品,他们同样是唐代诗歌的“大家”,这些大家在宣城都有作品。这在中国诗歌史上是一个奇突的现象,有这么多伟大的诗人同时为一个地方留下这么多诗作,绝无仅有。据统计有唐代47人共留下259首诗作,使宣城名声大噪,使敬亭山这座“江南诗山”成为唐朝诗歌史上的另一个高峰。
       三、“江南诗山” 引领中国诗歌向前发展的新潮流。
      诗发展到宋代已不似唐代那般辉煌灿烂,但却自有它独特的风格,即抒情成份减少,叙述、议论的成份增多,重视描摹刻画,大量采用散文句法,使诗同音乐关系疏远。而这时宣城的梅尧巨是位个性极强的人,他要把盛唐气象召唤回来,他用诗一样的语言喊出了“须因事有所激,因物兴以通(《答韩三子华韩五持国韩六玉如见赠述诗》)”的千古名言,显示出想用地震的强力重新推出一个高峰的魄力,成了宋诗的开山祖师,他积极参与宋初的诗文革新,一扫唐末诗歌的绮靡之风,开创了一个奇崛险怪的诗派,开创了宋诗的现实主义创作道路,成了诗歌发展的新潮流,他的“宛陵体” 对后世影响很大。欧阳修是其挚友,有“玉山高岑岑,映我觉形陋”之句,自愧不如,并称梅尧巨为“诗老”,尊之为“诗圣”。 欧阳修还有时有“宋文欧公第一,诗梅公第一”之评论。梅尧巨在宣城的五律《昭亭潭别弟》、《与诸弟及李少府访广教文鉴师》有一种具实、清新的感觉,展示格律诗的意蕴和美学效果。
     到了南宋,因为它的都城建在建业(今南京),宣城成为近辅,宣城由于战略位置的重要 ,“地控荆吴,扼天下之咽喉,作关东之襟带。”(韩熙载在《宣州筑新城碑记》)为了加强防卫,朝庭在宣城筑新城,宣城得到了一次较大的发展,随之,宣城敬亭山又成为诗人踏访的热点。在这之前及期间敬亭山吸引了宋名家晏殊、范仲淹、王安石、苏轼等人的到访,写下不少诗篇。这些诗,风格或自然流畅、或清新放逸、或古硬奇峭,为宋诗自己风格开先声,基本确定了宋诗的特色,成为当时诗坛的标杆。
       四、“江南诗山”是中国的诗歌发展的中坚力量。
       中国的诗歌到了元、明两朝却遭到了冷落,元曲、明清的小说逐步兴盛起来,而在宣城,诗歌仍不亚于盛唐,逐渐形成了“宣城诗体”与“宣城诗体”。
清施闰章、高咏、梅文鼎、梅庚等人承绪明中叶以来的宣城风雅,创立宣城一派,以“宣城体”标帜诗坛,与其他云派别共同奠立了清初诗坛繁荣的局面。
     施闰章是宣城派的主将,他与宋琬、王士祯、朱彝尊、赵执信、查慎行,合称为“清初六家”。施闰章与高咏、梅庚、梅清、梅文鼎、沈泌诸子创立的“宣城体”自建一帜,以其主张学术与文学水乳交融、密不可分,以“醇厚”为则,追求“清深”诗境和“朴秀”风貌、语言简净、句调整严等特征,呈现出独具一格的“清真雅正”的艺术特色,雄踞清初文坛十年之久。 所著《蠖斋诗话》主张“诗有本”、“言有物”,反对“入议论”,推尊唐人,反对宋诗。王士祯论康熙时诗人,将他与宋琬合称“南施北宋”,认为施闰章的诗“温柔敦厚,一唱三叹,有风人之旨”(《池北偶谈》),甚至把施氏“秋风一夕起”律诗与“惊心动魄、一字千金”的《古诗十九首》相提并论。他的在敬亭山写的七绝《敬亭闲云庵侧寻虎窥泉》、《绿雪茶(二首)》、七律《麻姑酒歌》。施闰章是热爱自己家乡的,他这种热爱之情几百年后还为宣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时形成的宣城诗派是对中国诗歌的推动与发展。
     宣城诗歌的发展还有一个标志即“宣城梅花遍地开”与沈氏家族科甲隆盛有关。宣城诗歌兴盛即自宋初以来,宣城梅氏家族却一直在历史的风口浪尖凌霜傲雪,绽放异彩,直至清初宣城诗派兴起,梅氏后人仍是诗派的中坚力量,其主要代表人物为为梅清、梅文鼎、梅庚和沈泌渚子等结派,成为诗坛之“五兴”。明中、末叶,沈氏家族科甲隆盛,沈宠、梅守德为诗坛眉目,沈懋学继之而起,宣城诗人在文坛居一席之地,一些诗人对国家、家乡的热爱,热情同样不减。汪泽民就是这样典型的诗人。汪泽民致仕后回到宣城,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蕲黄义军攻陷徽州,后犯宣州汪泽民带头守城,至死不降。他对国家、家乡热爱,他的七律《秋日同游敬亭得并字》就是写敬亭山“双流夹镜一溪来,千仞齐云两峰并”,对于“并字”这一陌生的词歌形式。同样,在明清各个时期,宣城诗人成为诗歌发展的中坚力量。江南诗山什么时候形成的,是到了晚清。到了晚清在敬亭山吟诗,被形容为“吟无虚日”。
     敬亭山,在历史上应该是一座诗山。是刘禹锡在登九华山时却说:“宣城谢,守一首诗,遂便声名齐五岳。” (《九华山歌并序》) 李白曾在家敬亭山并安过:“我家敬亭山,辄继谢公作。” (《游敬亭寄崔侍御》)。到宋、元、清,诗人们更是纷至沓来,梅尧臣、汤显祖、施闰章、梅清、梅庚等慕名登临,敬亭山先后348多诗人登上敬亭山,先后留下1549多首诗作,包括文、画达数千数。可见,敬亭山在中国诗歌史占着何等重要的作用与地位。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座谈会上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对于“江南诗山”敬亭山,我们应该加以发掘、继承和研究,来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使之为今天的时代服务。去年,我市获得“中华诗词之市” 的光荣称号,是“宣城自古诗地” 的传承,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弘扬,是对“山水诗乡” 内涵的充实,是对我市为实现“以文化兴市” 战略目标的进一步推进!

创建时间:2022-11-08 19:41
收藏
首页    文房雅趣    “江南诗山”在中国诗歌史上的作用与地位 -宣城市文房四宝协会